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我为何不会给孩子最好的

   日期:2024-09-07     来源:www.souhusy.com    浏览:656    
文章简介:《父亲到哪里》的亲子节目正盛行当下,其中的一句口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尽管我非常爱看这个节目, 但却不敢苟同这句口号。

《父亲到哪里》的亲子节目正盛行当下,其中的一句口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尽管我非常爱看这个节目, 但却不敢苟同这句口号。

最好的可以是物质层面吃穿住用,还可以是精神层面,包含价值观。无论从什么层面来讲,作为爸爸妈妈大家没权利也没能力把自己觉得最好的给孩子。

在物质层面,不完全是由于不要让物质麻痹孩子,不要让孩子攀比虚荣,尽管这类都非常重要。更主要的问题是,爸爸妈妈将自己觉得是最好的给孩子,剥夺了孩子培养自己独立判断能力的机会。精神层面更是这样,每一代人的兴趣点和价值观会带有年代的烙印,爸爸妈妈没办法将自己觉得什么是最好的兴趣让孩子去追求。

由于只有孩子才了解什么是最好的,或者是在尚未了解什么是最好的之前需要机会去知道想要什么,我们的兴趣点在哪儿——这是一种判断力,培养做选择的能力与得到他最想要的东西的实行力。这种能力——判断力和实行力——体目前生活的很多方面:小到吃饭着装交友,大到择业或择偶。大家看到的中国爸爸妈妈对孩子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直至干预,包办。在给孩子最好的价值引领下,在一轮轮的教育热潮中,无论是学琴,还是奥数,有多少孩子痛苦不堪,多少家庭关系遭践踏。判断力好似创造力,其实每一个人天存活在,只待给予时间空间去成长挖掘。可是大家的爸爸妈妈和学校却常常在不经意当中以爱的名义摧毁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

近期《中国年轻人报》刊发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为何我不会太早把孩子送出国》,被各类网站报纸转载。文章立意新颖,也算是给时下的出国热高潮吹冷风。我赏析作者的独立判断精神, 在目前越发低龄化的留学[微博]热潮前仍然维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看到低龄留学的种种弊病。但我想补充的是,或许有的爸爸妈妈需要看到的不止是不要把孩子太早送出国,而是为何不会把孩子送出国。缘由非常简单:出国并不合适每一个人。在我遇见的很多留学生当中,有的是不想出国的,完全是爸爸妈妈所为;有的是不合适的,出国后患抑郁症的不在少数,这还不算那些犯罪的。并非每个孩子都合适出国或者都想出国留学。也就是说,对于相当一部分孩子而言,他们最好的选择不是出国,而是留守在我们的家乡。

在国内时,我做了几场有关留学的讲坛,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听众都是父母,上来询问问题的绝大多数也都是父母,偶尔有学生自己过来咨询,我非常快发现一个特征:凡是学生自己过来问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很具体,而父母问的总是大而无当,有些只不过满满的热情或是焦虑。可是,越俎代庖永远都是隔靴搔痒,最后在海外学习生活的是孩子们自己,而并不是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没最好的,只有比较适合的。所以,我不会给孩子最好的,只能尽我所能,提供机会,让孩子找到合适我们的。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