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上海交大自主研发“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

   日期:2024-08-10     来源:www.lzmffq.com    浏览:711    
文章简介:现在,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正在中国海油深水旗舰作业装备“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上进行监测采集作业,日夜守护着“海洋石油981”的安全。这是记者今天(1月15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

现在,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正在中国海油深水旗舰作业装备“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上进行监测采集作业,日夜守护着“海洋石油981”的安全。这是记者今天(1月15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消息。

据悉,中国三分之一的油气资源,蕴藏在风大浪急,地质复杂的南海深处,亟待开发借助。十二五期间,国内斥巨资塑造的“深海舰队”作业能力已初具规模。同时,上海交大自主研发的“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日夜为“海洋石油981”等海上油气平台云筑网,它被叫做——深海油气开采中的“诊断专家”

深海掘金的背后

2014年8月18日,是收成的季节,由中国海油深水旗舰作业装备“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进行的陵水17-2-1井测试,获优质高产油气流。这口井的测试成功,是中国深水自营勘探获得的第一个高产大方田。

这个消息,无疑给因能源需要而日益焦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惊喜。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油气能源的需要日益强烈。2000年到2013年间,中国石油消费从2.2亿吨增长至4.98亿吨,天然气消费从245亿立方米增长至1676亿立方米。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进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1%,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1.6%,预计将来还将进一步走高。

中国南海,拥有约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70%的资源都蕴藏于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水地区。神秘的深海,为中国进步提供了巨大的魅惑和机会。就当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海洋石油981”怎么样在深海掘金之时,却无人注意到,这个庞然大物,怎么样在惊涛骇浪中安全运行?怎么样在大洋深处平稳开采?又怎么样面对南海那些不期而至的台风呢?

海上油气开采,历来是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三高”行业。像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那样的非自然性灾难事故大约10年就会发生一次,导致的原油污染和生态灾难是很难用资金来估量的。而中国南海深水区更是无风三尺浪,台风多,海底坡度大、地形崎岖,并且存在内波流——一种因海水密度、水平差异形成的海洋流,最迅速度可达到2m/s,能量巨大,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将一座大型的轮船移位几十公里。因此,在南海开采,面临着更多的未知、更大的风险和更强的挑战。

“治病于未然”的“老中医”

当全世界的石油公司将资金与技术塑造成钻头,比赛哪个能钻得更深、创造更多神话的时候,上海交大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建民团队却选择了“保障平台安全”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课题。

这道题目的选择来源于于一种不同一般的思路:面对梦魇般的原油污染和生态灾难,“亡羊补牢”远不如“防患于未然”。

世人皆知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善于以外科手术和治疗各种绝症而闻名于世。华佗却对人说:“我可比我两个哥哥差远了!我大哥善于在日常,把防病与平时生活习惯结合起来,把病消灭在发病以前。我二哥善于在小病初起时,就准时进行纠正调理,没等病影响机能就已经好了。只有我是在病入膏肓、痛苦不堪、没法调理和自我纠正了将来才开刀放血、大动干戈,被迫做些挽留性命的手术。”

在华佗看来,最高明的医术就是防患于未然。

由我校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就是如此一个“治未病”的“老中医”。2010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拓展“海洋石油981”半潜式钻井平台现场监测项目的研究。

海洋浮式平台的现场监测工作,不同于普通的理论研究和水池模型试验研究,需要多方的全力配合才能获得效果最好的宝贵数据。因此,在监测工作拓展的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全力与981项目组、外高桥船厂与中船重工第708研究所合作,获得有价值的监测数据,为国内以后完全自主设计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提供宝贵的实测数据支持。

依托“监测系统”,就仿佛为“981”带上了24小时的监护仪,实时监测它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要紧参数,同时,还采集风力、风向、波浪、海潮、海流、盐度等不一样的海洋环境条件对平台运动的影响,这类数据通过剖析、对比等处置后,呈送给指挥中心和有关专家。如有异常,准时把问题和隐患消除在事故没发生之前。

现在,该监测系统正在“海洋石油981”平台上正常监测采集作业,日夜守护着“981”的安全。

曝光“三大秘籍”

根据华佗的说法,最高明的大夫是“治未病”的大夫,那样,“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的过人之处是什么呢?

第一,是集成革新。系统融合了云数据、高精度实时监测、卫星通信、AI、三维仿真等多种技术,包含:平台运动实时测量系统,海风、波浪、海流等海洋动力环境监测,重点结构载荷监测,数据远程传输系统,数据处置与剖析系统,数据查询与现场重现系统,安全评估与诊断系统。

第二,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该系统真实靠谱地记录了数万吨的海洋平台在惊涛骇浪中的真实表现,印证了平台设计目的的达成与否、反映各种设施的靠谱性,,在确保该型平台的安全性的同时,为下一代平台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为海洋工程的将来进步提供真实的、科学的数据和现场信息。

其三,可长期无人监控自动采集。十年前,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开发了第一代的浮式平台深远海长期监测系统。这是国内初次在油田作业中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简称FPSO)上进行实测工作。2006年起,实验室开发的实测系统在“南海奋进号”FPSO上拓展长期监测。2007年十月,台风“利奇马”袭击FPSO所在海域,这让这类“追风者”们既开心又有的忐忑。开心的是强台风环境下的平台实船数据好似捕捉流星一样,因其稍纵即逝而无比宝贵。忐忑的是根据安全规定,抗台风期间平台职员全部撤离,测量系统在长期无人监控的状况下,非常可能遭遇外部断电、运动剧烈、环境恶劣等重大考验。这毕竟是国内首个浮式平台实测系统初次遭受台风考验,无任何经验可循。在度过焦急等待的几天后,平台上传来振奋的消息:系统成功抵御了台风的考验,并捕捉到了FPSO在台风中的真实数据。而此前国内从未获得过FPSO在台风下的实质表现。这次宝贵的数据为此后国内海洋平台的研发提供了难得的技术资料。

浮托安装实船应用

最前沿的工程应用研究,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标本和展台上的花瓶。只有经过工程实践真刀真枪检验的理论与技术,才能成为业界“敢用”的技术。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探索,现在,“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已经形成了包含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实船应用在内的完整的体系。

浮托安装,是监测系统的又一个成功应用。所谓“浮托安装”,就是巧妙地借助海水浮力这只巨手,将前期在陆地上已经组装好、重达数万吨的平台上部组块,平稳地过渡到同样重达数万吨的的导管架上。两个庞然大物需要在无休止的潮汐、波浪、海流,甚至是突袭的台风的影响下完成,精度上需要保证接口的几个点对接一次成功,困难程度堪比太空对接。

安装在平台组块重点部位上的监测系统,可为整个安装过程实时提供数据,为指挥者做出正确判断,下达正确指令提供技术依据。上海交大的监测系统已先后在荔湾3-1气田导管架下水、荔湾3-1气田浮托安装、番禺34-1油田导管架下水、陆丰7-2油田浮托安装、渤中35-2油田浮托安装、惠州25-8油田浮托安装、陆丰7-2油田二次浮托安装等项目中成功应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要紧用途。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每个项目,都是国内深海油气开发中的重大项目,可圈可点:荔湾3-1上部组块安装是世界困难程度最大的浮托安装项目;惠州25-8中心平台组块安装,是中国首例海上动力定位浮托安装作业,也是世界首例于恶劣海况下动力定位浮托安装作业,其平台尺寸和重量都刷新了亚洲动力定位浮托记录;陆丰7-2平台,平台重量、作业水深为低位浮托方法的世界之最。

荔湾3-1气田,坐落于南海东部,天然气可采储量在1000亿立方米至1500亿立方米。气田建成后每年天然气处置规模可达120亿立方米,等于西气东输一期的规模。然而,荔湾3-1中心平台组块的浮托安装,却是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回顾2013年5月22日,那情景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还历历在目。荔湾3-1中心平台组块的浮托安装,堪称是世界上困难程度最大的浮托安装作业。

荔湾3-1气田中心平台上部组块,即露出海平面的平台部分,重达重达3.2万吨,由三层甲板组成,顶层甲板长110米,宽77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一些。顶层为生活楼、直升机坪、主电站、压缩机模块和吊机等,下层和底层为油气处置设施、中央控制室、配电室及其他辅助设施。

此次作业,不只要克服平台自己重量大、水深等难点,更要克服南海的恶劣海况。

在原定的海上浮托进船的时间,国家气象局预报作业海域将出现短时暴雨伴有7-8级阵风,并且恶劣天气将一直持续到4天后,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天气是非常难进行海上作业的,这给施工职员出了非常大一个难点:由两艘重型起重船和12艘拖轮组成的如此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海上消耗很巨大,粗略估计天天本钱为数百万人民币。风雨无常的南海,下一个可以安装的作业期还不知在何时。假如拖延,将会给国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油田的整个开发计划。但,假如在恶劣天气中冒险作业,一旦失败,那损失更是上亿元。

在这要紧关头,由上海交大实测团队对现场风浪和船舶运动响应做出精准的测量和深度的剖析,并得出结论,因为波浪方向处于首迎浪方向,且风浪周期偏小,即便是波高超出设计波高中一年级半的状况,仍然能安全完成安装作业。现场施工的指挥团队听取了实测报告之后,综合剖析各方面原因,做出了根据原计划进行施工的决定。

整个安装过程长达40多个小时,实测团队的全体成员不眠不休、连续奋战,对很多关注点进行实时监控作业职员获得了准时、靠谱的安装过程测试数据,依据实测数据实时判断安装情况,准时做出准确的调整,确保了整个安装过程顺利进行。伴着小雨,重达3万余吨的平台上部组块与导管架平台的8个支点准确对接,完美啮合,稳稳安放在高达近200米的亚洲最大导管架的顶端。伴随中海油“229驳船”与平台安全脱离,缓慢退出导管架,整个安装完美收官。全体员工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笑容,这是使命完成的喜悦,更是责任背后的光荣。

监测系统将来做什么?

一旦发生海难事故,对于海上救援来讲,就四个字:飞速、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海况气候和地质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墨西哥湾、西非、巴西这三大世界深水油气开发的主要海域。这意味着海洋平台在南海运营虽然能借鉴世界上其他深水区的成功经验,但没可以照搬的模式,需要自己去探索,去探寻规律。此外,南海海底复杂的地形、海上航线纵横、火山活动频繁、天气和海况本身也对数据采集和处置产生影响。没可援引的案例,也没可借鉴的国际经验,面对中国南海的特殊状况,更需要打造国内自主核心技术体系。这正是上海交大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命所在。

伴随实测工作的深入拓展,大家对实测技术提出了新的需要,集中体目前时效性上。现有些实测数据通过船上职员按期采集,然后经由卫星互联网发回陆地,再经过陆上职员处置和剖析,最后得出剖析报告。整个过程至少要持续两周。事实上,海洋平台的安全分秒必争,准时预判和实时学会问题发生的状况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海洋平台系统很复杂,在海上所历程的力学环境也很复杂。一旦出现险情,一方面需要为决策者提供全方位、有效、迅速的数据剖析;其次,需要海量范围的专家学者同步协同作战,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为此,监测系统的“升级版”:“远程专家会诊系统”被列入议事日程。

远程专家会诊系统,可以将船上的实测数据源源不断地发回陆地基站,并经基站内的自动处置程序进行预处置,并作初步剖析。

然后,系统对剖析结果进行筛选和判断,依据预先设定好的报警条件做出不同级别的报警,如闪灯、鸣笛等。同时,打造专家库,并对专家的善于范围和资历级别进行分类。正常状况下,进入专家库的专家天天都会收到一份平台监控剖析报告。重点关注时期(如台风过境)和报警发生时,会增加监控报告发给专家的频次和发送专家的级别。专家收到剖析报告后,依据我们的经验对平台的健康情况进行点评,然后反馈给陆地基站。基站内职员收到专家建议后,将建议进行整理,完成专家综合建议,并反馈给平台运营方。如此,平台上职员天天都可以收到平台在前一天的运营健康报,并可据此对平台的运营计划进行调整。

“整个深海油气范围,海外已经走了四五十年,而中国不到十年,对于深海油气开发的风险和防范,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才刚最初。大家开发的这套监测系统也刚起步,随着中国海洋工程的进步,将来还或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作为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范围科研力量的‘国家队’,大家责无旁贷,时刻筹备迎接新的挑战。”杨建民教授充满信心地说。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