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时
“正月初十这天,原本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早上七点,小姐妹就离开家前往学校报名。到了下午两三点,其他报名的孩子早已回家,但两孩子一直无影无踪。我这才发现,这两名孩子居然把毛衣毛裤都带走了。”
让人发现时
“当时天快黑了,空中飘着小雨。两个小姑娘拎着一个塑料袋,身上湿透了,所有些装备就只有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两套毛衣裤,两双凉拖鞋和一瓶矿泉水,食物一点都没。”
漆黑的雨夜,两名小姑娘浑身湿透走在公路上,她们迷失方向了吗?不!原来,她们瞒着爷爷奶奶,怀揣着40元,计划从云南走路去广东见爸爸妈妈。
这是正月初十,发生在泸州叙永县叙威公路五桐洞路段的真实一幕。幸运的是,在走了一整天、徒步30公里后,浑身湿透的小姐妹被好心人发现。叙永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民警和云南方面联系,又冷又饿的小姐妹重新回到了爷爷奶奶身边。
冷雨夜
小姐妹浑身湿透地走在路上
这对小姐妹住在云南威信县水田镇水田村大寨组,名叫郑源源、郑洋洋,一个10岁,一个9岁。她们的爸爸妈妈,远在两千公里开外的广东中山。
最早发现这对小姐妹的,是叙永分水镇村民马有。“当晚7点过,我开车路过叙威公路五桐洞路段时,发现路上有一对怪怪的孩子。”马有回忆,当时天快黑了,空中飘着小雨,两个小姑娘拎着一个塑料袋,身上湿透了。“年龄都在10岁左右,彷徨无助的样子非常是可怜。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好,这两个孩子可能迷失方向了。”
停下车后,马有招呼两名孩子上车。犹豫一阵后,两名孩子还是上了车。将孩子带到家后,马有叫家人给孩子做了饭。因为两个孩子一直一声不吭。无奈之下,马有只得选择报警。
“说想爸爸妈妈了,
要走路去广东找他们”
接警后,叙永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民警杨华、协警杨渺森赶到马有家里,将这对小姐妹带回派出所。面对派出所民警,郑源源、郑洋洋姐妹这才吐露心声。原来,她们并不是迷失方向,而是计划从威信一路步行到广东,探寻正在那边打工的爸爸妈妈。“她们说想爸爸妈妈了,从小姐妹老家所在的水田村到五桐洞,大约有30公里。帮小姐妹烘干衣服后,大家随即和水田派出所获得联系。在水田派出所帮助下,次日凌晨,小姐妹被闻讯赶来的爷爷领走。”
昨日下午,同意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小姐妹的爷爷郑明斌表示,小姐妹现在都在当地的小学念小学三年级,“正月初十这天,原本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早上七点,小姐妹就离开家前往学校报名。到了下午两三点,其他报名的孩子早已回家,但两孩子一直无影无踪。我这才发现,这两名孩子居然把毛衣毛裤都带走了。我这才慌了手脚,当即组织亲人四处探寻。”
分水派出所民警邓世川则表示,小姐妹虽然声称要走到广东寻亲,但所有些装备就只有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两套毛衣裤,两双凉拖鞋和一瓶矿泉水,食物一点都没。”
“争拿下半年把她们接来,
如此一家人可以团聚”
昨日下午,同意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爸爸郑绍朝表示,小姐妹事实上刚刚刚和他们分开,“大家专门将她们接到中山过新年。才送回家两三天,哪个曾想就发生了如此的事?”
小姐妹的爸爸郑绍朝,现在仍在中山。“我和孩子的母亲在广东呆了十多年,目前在中山开了一家用电器动车维修铺。”说起小姐妹徒步寻亲一事,郑绍朝后怕之余自己感到心酸。
郑绍朝介绍,两孩子虽然全都在外地出生,“到了念书年龄,大家就将她们送回老家,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块。”其中,今年新年,担忧两名孩子孤单,郑绍朝专门回了趟老家,将两名孩子一块接到广东,一家人在中山团圆,“正月初五我将孩子送回老家,正月初六我离开。没想到,我前脚刚离开,后脚就出了如此的事。两个孩子身上总共只有40元,我曾问过她们如何过来。孩子说,‘大家去过,记得路,走着走着就到了’。”
爷爷郑明斌印象深刻的是,爸爸离开时,两孩子情绪还算正常。爸爸走后,姐姐郑源源哭了半天。郑绍朝告诉爸爸,下半年,等到我们的电动车修理铺运转正常了,“争取将两个娃娃接到中山上学,如此,孩子们就能和爸爸妈妈在一块了。”
记者 摄影报道
那样,像她们如此的留守儿童有多少?
全国妇联:超6000万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调查显示,6-11岁和12-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率分别为96.49%和96.07%,表明他们绝大多数正在学校同意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情况好。调查显示,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都外出,在这类孩子中,与祖爸爸妈妈一块居住的比率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别的人一块居住。报告指出,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减少流动儿童入学门槛孩子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长期缺少爸爸妈妈关爱;习惯把话深埋心底……专家指出,长期与爸爸妈妈离别致使很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症、自卑者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不容忽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进步学院副院长叶敬忠觉得,爸爸妈妈长期缺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人格、社会态度等方面的影响,未必都可以在短期内暴露,其长期影响更应引起看重。
家庭教育处在孩子身心健康第一,既是孩子抵挡社会负面影响的保护伞,又承担着第一位的教育责任。有专家觉得,改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减少流动儿童的就近入学门槛,让孩子不再留守,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是最好的解决方法。